钱江晚报·小时新闻评论员 项向荣
据钱江晚报·小时新闻报道,嵊州市三江街道盛都花苑北区是一个典型的老小区,它在去年落实“加装电梯”时创造了一个样板:7天时间,签约的人数就超过了2/3,现在,15个单元全部装成。它是怎么做到的?有哪些经验可供借鉴?
嵊州盛都花苑北区的经验之一是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部门来解释。反对“加装电梯”的声音主要集中在一楼和二楼,他们有些担心影响采光,那么到底影响多久?住建部门请了专业的测试机构,检测的结果是,影响半个小时。有些人担心噪音,“那么我们就实实在在地告诉他们,确实有影响,但是影响不会很大,而且加了电梯对小区的形象和档次会带来很大提升的。”
经验之二是打“情感牌”。街道抽调了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,成立一个“专班”,就是上门做居民的思想工作,挨家挨户去敲门,签约。另一方面,工作组动员楼上的邻居,去做一楼二楼的工作。“毕竟住了二十来年,大家都是邻居,还是有点人情面子的。”
在社区层面的统筹以及全面的解决方案基础上,“专班”工作组又发挥了强大思想工作的威力,终于打通了居民间的相互理解,让邻里间对于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之间的意见分歧弥合。
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要加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力度,这也是连续四年老旧小区改造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。但是老小区加装电梯一直以来是呼声很高,梗阻不少,这个梗阻主要集中在居民的思想不统一上面,从而比较严重地影响了电梯加装进程。
其实如今的加装电梯,采光、噪音、还有隐私的影响,在技术更新迭代的今天,早已不是老的观念里的那般回事。所以多打打情理牌,对加装电梯工作大有好处。毕竟理性的人都明白,邻里之间的得失计较,远不如和睦来得重要。邻里之间,让他一尺又何妨?古人一尺地都可以让,何况半小时的阳光?
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,未经许可,禁止转载、复制、摘编、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,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。